調查:港企1年慘遭詐騙逾7%收入 損失金額高達...

信貸資料服務機構環聯發布主要詐騙趨勢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間源自香港的所有數碼交易中,2.7%為可疑詐騙交易,比全球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3.8%為低;同時亦較去年同期的3.8%有所下降,反映香港在防詐騙方面取得進展。

詐騙仍持續為香港企業帶來重大的財務風險。根據環聯於六個市場(包括香港、加拿大、印度、菲律賓、英國及美國)進行的一項企業調查,200位香港的受訪企業領袖表示,其公司於過去一年因詐騙導致的平均損失金額相等於年度收入的7.1%,總額達920億港元。此外,超過一半(51%)的受訪者表示極為或非常關注詐騙對其公司業務的影響,可見防詐騙仍然是企業的重點策略之一。

香港企業積極加強防騙措施,調查結果顯示,四分之三(75%)的企業表示會至少每季度優化其詐騙偵測系統,當中更有21%會每月進行相關工作。在調查所及的市場中,香港企業領袖表示擁有大型防詐騙團隊(即超過20名分析師)的比例亦為最高,然而,這些措施並未能充分鞏固企業信心。僅56%香港受訪企業領袖對識別涉及多渠道的詐騙攻擊表示極為或非常有信心,為是次調查中信心水平最低的市場。

調查問及香港企業領袖在過去一年遇到的主要詐騙來源。其中第三方詐騙(third-party fraud)為首要原因,即竊取他人身份以開設帳戶,達26%、其次為帳戶接管(account takeover),即未經授權下接管他人線上帳戶,佔22%、第三則為欺詐或授權騙案(scam or authorised fraud),即透過詐騙誘使他人主動交出資產或個人資料,佔18%。相關結果顯示身份盜竊和未經授權的帳戶使用情況並非罕見。

另一方面,詐騙亦持續對消費者構成威脅。根據環聯2025年第二季消費者脈搏調查,超過三分之一(37%)香港消費者表示在2025年2月至5月期間,曾透過電郵、網絡、電話或短訊等渠道成為可疑詐騙目標,當中4%更成為詐騙受害人。於曾成為詐騙目標的受訪者中,語音釣魚(Vishing,即透過詐騙電話誘使他人透露個人資料)為最常見的詐騙手法,佔32%。

在所有源自香港的數碼交易中,該行業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按年下跌21%,然而,零售業的詐騙活動仍然高企,上半年零售業在所有源自香港的數碼交易中錄得最高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達19.4%,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55%。此外,該行業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及其按年升幅,亦是調查所及的所有國家及地區中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