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阿里飆18%逾3年最激 恒指9月開局升539點

隨着阿里巴巴(09988)美國預託證券(ADR)於上周五(8月29日)放榜後勁飆12%,阿里港股周一(9月1日)也顯著走強,且上演「單天保至尊」情景,以該企收升18.49%的幅度計,不僅創2022年3月中旬以來最強表現,亦榮登升幅最大藍籌,貢獻恒指升幅多達353點,阿里港股市值單日大增逾4,081億元至2.615萬億元,並帶挈恒指於9月開局報捷,大漲539點或2.15%,收報25,617點。

阿里股價收報137.1元,重返3月底水平,全日成交高達549.17億元,乃該企自2019年來港上市以來最多。「北水」掃入阿里的態度也轉趨積極,透過滬深港通入市阿里的規模有近50億元,其中以深港通渠道掃貨的資金已佔40.69億元。整體而言,全日港股「北水」合計淨流入逾119億元,連續兩日淨流入近240億元,連帶大市成交增加13%至3,802億元。

多家投行上調阿里目標價,其中以花旗最進取,將阿里港股目標價由144元上調至183元;摩根大通則睇165元。

花旗解釋指,阿里管理層目標是在3年內快速消費商務的商品交易總額(GMV)見一萬億元人民幣,每日訂單保持8,000萬份,基於修正後估算,所以上調目標價,並看好雲業務、企業對消費者(B2C)與快速消費商務的倍增協同效應。摩通則分析,阿里外賣和即時零售已達一定規模,可以推動效率提升。

除了聚焦業績,外界近期也放眼阿里是否自研開發人工智能(AI)晶片。有傳阿里旗下阿里雲為滿足自身需求,追加購買寒武紀「思元370」晶片訂單至15萬片。不過,阿里雲向內媒表示,公司確實「一雲多芯」支持國產供應鏈,但傳言其「採購寒武紀15萬片GPU」卻是不實消息。

事實上,也有分析指,阿里的新通用晶片不足以刺激股價如此「癲升」,其他因素可能是關於阿里的主要股東軟銀,透過預付遠期合約的方式將持股提前變現,相關券商通過沽空阿里股份對沖遠期交割期間的股價波動風險,這批所謂「技術性淡倉」存在,吸引對沖基金藉利好消息推高阿里股價,從而逼這些對沖盤平倉,又進一步推升股價,故在挾淡倉過後,得提防短線阿里股價會有較大幅的回吐。

內銀方面,摩根士丹利列出以第二季純利增速計,升幅首3位的內銀分別為郵儲銀行(01658)、中信銀行(00998)、農業銀行(01288)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03618),純利按年各升4.8%、4.1%、3.2%和3.2%。

該行續指,以撥備前經營溢利(PPOP)按年變幅計,建設銀行(00939)以6.8%的升幅居首,交通銀行(03328)和招商銀行(03968)則以4.6%和4.4%的表現緊隨其後。「四大內銀」個別發展,其中建行收升0.53%,報7.55元;工行跌0.69%,報5.73元。

此外,香港交易所(00388)宣布優化證券及衍生產品結算所按金抵押安排。新安排下,第一步是由今年10月至明年12月的手續費將設定為0.8%,其後每年下調10點子,直至2028年底降至0.5%;另非現金抵押品的融通費用亦由每年0.5%下調至0.25%;措施將於今年10月2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