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恒指跌三百 北水撈貨165億

近日展現牛市氣氛的中港股市,周二(26日)出現整固。恒生指數由大約4年高位回吐,收跌304點或1.18%,報25,524點,創近一個月最大跌幅;惟再有投行上調恒指今年目標,最新乃滙豐環球研究調高恒指年底目標4%,由25,830點上調至27,010點,意味跟恒指現價仍有5.8%升幅。隨着投行看法改善,料有利持續吸引資金流入港股,預計今年恒指尚未見高位,好友不用急於獲利回吐。

港股低開115點,報25,714點,之後跌幅曾收窄至10點,高見25,819點,惟隨着阿里巴巴(09988)、友邦保險(01299)等重磅藍籌回落,大市跌勢迅速加劇,且以全日最低位收市,成交亦連續第二日在3,000億元之上,有逾3,178億元,MSCI中國指數變動亦在收市後生效。至於同日「北水」淨流入規模逾165億元,終止單日流出,是8月19日後單日最大淨流入規模。

阿里巴巴收跌2.57%,報121.3元,單一股份拖低大市52點,事緣有指阿里雲大模型服務平台百煉發布了部分模型上下文緩存減價通知。銀行保險股也有份拖大市後腿,建設銀行(00939)股價跌至3個月低位,收跌2.32%,報7.55元;滙豐控股(00005)和友邦則跌1.28%和1.54%,報100.2元和73.45元,3隻金融股合共蒸發恒指約76點。

提起滙豐,其滙豐環球研究除了上調恒指目標之外,也將國指和富時中國指數目價一併上調,前者由9,620點調高至9,720點;後者更調高7%,由28,830點上調至31,030點。滙豐環球研究稱,「升市推手在於內地資金」,尤其是通過港股通湧入的內地散戶。

據滙豐表示,內地散戶通過港股通累計買入1,230億美元(約9,594億港元)港股,創滬深港通啟動以來最大單年流入規模,而相關資金主要用於配置內地龍頭科技企業、新消費經濟公司及創新生物醫藥製造商。

該行又認為,隨着港股新股活躍度回升,以及美元走弱,均利好H股估值修復,同時由於AH股溢價創5年新低,所以建議大家取「均衡配置A+H股」的投資策略。

華僑銀行(OCBC)上調中國今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由4.6%調升至4.8%,主要反映外部需求較預期強勁,另金價年底目標為3,570美元。大中華區研究總監謝棟銘稱,中央今次解決相關問題的手段跟上世紀90年代截然不同,回顧上回內地透過加入世貿以及土地制度改革與地方政府融資,走出通縮,相信今次也會透過推動內需解決問題。

該行又預期,香港9月會跟隨聯儲局減息而下調最優惠利率(P)25點子,惟年內減幅較聯儲局的3次合共75點子為少。就一個月港元銀行同業拆息(HIBOR)而言,該行料第三季將回落至2.35厘,第四季至明年上半年處於2.45厘。

華僑銀行香港經濟師姜靜看淡商業地產前景,並料按年跌幅達5至10%,原因是觀乎租金回報率較一個月HIBOR差距達4%,業主因空置率上升而減租,故相關資產價格見底要「多等一回」,也非今季和明年就能觸底反彈。

新股市場方面,儲能電池廠商雙登股份(06960)首掛收報19.05元,高上市價31.2%,每手帳賺2,270元。另成都國星宇航再次遞交上市申請;激光雷達製造商禾賽最新獲中國證監會備案,意味來港上市進入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