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商所:金銀價格變動涉及多項因素

近月以來,黃金價格屢創新高,每安士首次突破3,500美元,現時回落至3,328美元左右。白銀價格亦同步上漲,最高見每安士39.17美元,但仍遠低於1980年和2011年的高位。從長遠來看,在供應增長、央行購買、技術進步(攝影和太陽能電池板),以及內地經濟增速的推動下,以金銀價格比率(購買一安士黃金所需的白銀安士數)衡量的相對價值料持續波動。

按日線圖走勢來看,黃金與白銀價格通常高度相關,其一年滾動相關系數在0.68至0.95之間波動。目前,這兩種金屬的價格相關性已降至20多年來最低水平。此外,即使在高度相關的時期,金銀價格比亦可能出現大幅波動。

兩者價格比率波幅擴
金價表現優於白銀,今年4月金銀價格比自2020年以來首次突破100,隨後在6月回落至90。1997至2011年期間,一安士黃金通常可購買25至83安士白銀,因此當前約90的交易水平仍遠高於歷史常態。

初看之下,黃金相對白銀的優異表現從供應角度似乎難以解釋。近年來,黃金礦產供應量約為9,700萬安士,而白銀礦產產量約為8億安士。黃金和白銀的礦產產量在2010年代中期達到頂峰,隨後有所下降並趨於穩定。雖然再生供應(回收金屬)持續增加,但更多是對價格變化作出反應,而非價格變化的驅動力。

然而,黃金具有白銀缺乏的一項優勢:央行支持。自2008年以來,各國央行一直是黃金的淨買家,此前則是淨賣家。央行的購金行為會將黃金從市場流通中抽離,在央行減持之前難以重新進入市場。自2007年以來,央行從未減持過黃金,若剔除央行官方交易,目前黃金供應量已低於2005年水平,而白銀供應量卻增長超過35%。

工業需求續影響銀價
在需求方面,黃金和白銀通過珠寶市場相互關聯。不同的是,黃金的工業用途很少,而白銀具有很多實際用途。約25年前,攝影是白銀的最大應用,但這一用途的佔比已從白銀年產量的25%銳減至不足4%,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白銀相對於黃金的表現不佳。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白銀在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中的應用日益增長,也就是說,大多數白銀仍用於其他工業用途,因此白銀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受到全球工業需求的影響。

芝商所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Erik No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