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韓資年內421億掃中港股 小米最受青睞
港股近期嘗試挑戰年內高位,惟至今未果。周四(17日)則先升後跌,恒生指數收市報24,498點,微跌18點或0.07%。就在市況牛皮拉鋸之際,有指今年來南韓投資者熱衷於中港股市交易,相關資金在截至本月中旬,累計投資中港股市金額逾54億美元(約421.2億港元),且僅次於美國股市,成為南韓股民第二大海外投資目的地。
回顧今年上半年,南韓和港股可謂各領風騷,誰不知原來南韓的投資者也喜歡中資股。南韓預託結算院(KSD)數據顯示,在截至7月15日止,以小米集團(01810)最受南韓投資者青睞,累計淨買入金額達1.7億美元(約13.26億港元)。另內地電動車企巨頭比亞迪股份(01211)及在港上市不久的電池龍頭寧德時代(03750),也分別吸引9,310萬美元(約7.26億港元)及6,089萬美元(約4.74億港元)的資金流入。
此外,谷子經濟概念股、內地潮玩巨頭泡泡瑪特(09992)同樣獲得南韓資金追捧,淨買入金額逾3,494萬美元(約2.7億港元)。在A股市場,華夏中證機械人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成為南韓投資者的重點增持股份。
究竟南韓資金的港股持倉是長揸抑或短炒,從中獲利情況又如何,暫時無從稽考;不過,全球大型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率先報喜,指其上半年於中國股市獲利14%,對後市看法更趨樂觀。
外媒報道,橋水基金的中國在岸部門在第二季給投資者的信表示,旗下中國在岸基金於上季錄得5.8%的回報,上半年總回報也有13.6%,並認為中國股票宜適度增持,原因是政策支持和估值相對較低,而中央在4月貿戰爆發初期,也果斷地採取措施穩定經濟和資本市場運作。
另邊廂,投行花旗重申恒指今年目標為25,000點,明年中看26,000點;又表示在MSCI中國行業模型投資組合中,對中國網絡、科技及消費板塊予「增持」評級,顯見各方都正在對中港股市前景展望改觀。
雖然港股表現牛皮,但包括醫藥股、半新股等個別板塊標青,其中中國生物製藥(01177)股價創52周新高,且是升幅第二大藍籌,分別升5.9%,報6.82元;同屬藍籌的翰森製藥(03692)、藥明生物(02269)和石藥集團(01093)升3.5至4.3%。
至於尚未有盈利的生科新股維立志博(09887)周四起招股,綜合券商數據,已錄252.66億元孖展認購,相當於本地公開發售集資部分超購224.59倍。該企招股價介乎31.6至35元,每手100股,入場費3,535.3元,引入包括騰訊控股(00700)旗下投資基金Huang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在內的9名基礎投資者,合共認購6,900萬美元(約5.41億港元),佔發行上限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