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華上月零售增5.1%遜預期 首4月固投漲4%今年低
在中美兩國上周互撤反制關稅前,內地4月經濟略見下行壓力。今年首4個月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按年增長放緩至4%,為年內最弱,與上月5.1%的社會消費零售額增速齊回落,同樣遜於市場預期,後者全月只有3.7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當中,獲選為「以舊換新」政策補貼類別的汽車,僅錄3,626億元銷售額,均為近一年低位。不過,中美關稅拖累數據的隱憂暫緩下,投行野村一次過上調中國今年第二至第四季,以及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周一稱,4月外貿環境急劇變化,外貿壓力加大。現階段中美大幅降低關稅,有利雙方貿易增長,也有利世界經濟復甦。目前國際環境依然複雜嚴峻,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衝擊國際經貿秩序,仍會制約全球經濟增長,但內地會堅定擴大對外開放,支持外貿多元化穩步推進。
不過,市場寄予厚望的消費零售表現,於4月明顯依賴補貼政策優勢。從相關補貼受惠類別可見,家電音像器材、家具、通訊器材按年各增38.8%、26.9%及19.9%,惟汽車銷售卻成例外,4月僅增0.7%。以單月金額看,家電音像器材為914億元,回落至去年9月後新低;餐飲收入亦錄4,167億元的近一年低位。
荷蘭國際集團(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宋林分析指,今次零售數據屬好壞參半。一方面表明刺激政策帶動汽車以外的目標類別消費有效,但另一方面,其他消費類仍相當不平衡,更持續的消費復甦可能需來自消費者信心改善,這或需更大範圍地穩定資產價格並恢復工資增長。
首4個月固定資產投資方面,來自國有控股及民營的增長亦雙雙放緩,分別為6.2%及0.2%。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整體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8%。外界普遍指,鑑於4月關稅突然上調為中企帶來不確定性,放慢資產投資可以理解。據野村推算,4月固產投按年增速已減慢至3.6%;4月固產投按月增長亦從3月的0.19%進一步放緩至0.1%。
惟因應中美互降關稅,及4月經濟數據頂住壓力維持增長,野村及大華銀行周一分別上調中國今年GDP增長預測。野村指,近期中美經貿會談取得進展,對內地經濟而言是一大利好,尤其是對第二季經濟而言,出口企業可能在90天暫緩期結束前爭相提前安排貨運,中美關稅調整的積極影響將更顯著。故該行將中國今年第二季GDP增長預測由3.7%上調至4.8%,未來兩季預測均由3.6%上調至4%,全年GDP增長預測就由4%調高至4.5%,主要是出口增長預測由負2%改為零增長,及零售增速預測由3.5%上調至3.7%所帶動。
大華銀行亦把今年內地GDP增長預測由4.3%改為4.6%,同時第二季及下半年料增4.9%及4.2%。但該行提醒,中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仍高。
此外,國家外匯管理局周一公布內銀首4個月結售匯數據,淨出售外匯619億美元,單計4月結售匯逆差43億美元,比3月的20億美元擴大。當局副局長李斌卻指,4月企業、個人等非銀行跨國資金淨流入173億美元,原因包括貨物貿易項下跨境資金淨流入維持649億美元較高規模,及外資配置人民幣資產意願持續向好,上月外資淨增持境內債券109億美元,4月下旬外資投資境內股票轉為淨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