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關稅戰暫息 華經濟得益 大行上調GDP預測
中美經貿談判的戲劇式進展,為化解關稅戰取得重大突破,更為內地經濟前景撥開雲霧。外界對會談結果原本不抱太大期望,故對兩國同意大削關稅90日均感驚喜。投行摩根大通隨即預告,假設新關稅的稅率在年內不再提高,上調今年內地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至4.8%;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亦料內地GDP增速改善到3.7至4%,分別好過此前兩大行基本預測的4.1%及3.4%。
被視為中美交鋒的第一回合,內地堅持立場對抗霸權主義的挑釁,獲官媒形容打了漂亮一仗。野村亞太區股票策略師Chetan Seth為首的策略師團隊率先發表報告,把中國股市評級上調至「策略性增持」,成為首家在會談後上調評級的華爾街大行。報告指,中美達成貿易停火協議對中國股市構成重大利好,相應地,該行同時削減了印度股票的「增持」倉位。對於中美關稅戰暫時降溫,揚言短期內可望提振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風險偏好,因應地緣政治風險減低,預期MSCI中國指數估值可升至13倍。
連日發表中國股市策略報告的投行花旗周二指,中美經貿聯合聲明有助緩和貿易緊張局勢,將予兩國額外3個月的時間來解決分歧。今次關稅削減幅度大幅且令人鼓舞,應會給中港股市注入正面情緒。且考慮到中國對美以至其他地區的貿易順差規模,相信美國大減貿易壁壘應有利內地經濟。不過,該行在另一份報告提醒,國際金價料會整固,故將未來3個月黃金目標價從每安士3,500美元下調至3,150美元。
除了野村及花旗,富達國際亞太區投資總監Stuart Rumble表示,短期緩解貿易風險對市場來說是鼓舞的信號,有助恢復市場信心。內地為新一輪貿易緊張局勢做好準備,同時保留擴大內地刺激措施的能力,加上貿易障礙降低,應能對股票和信貸市場產生支持作用。
不過,市場對90日暫緩期仍步步為營,從A股走勢可略知一二。滬綜指繼周一上漲0.82%後,周二僅升0.17%至3,374點收市;深成指及深圳創業板指數更分別轉跌0.13%及0.12%;滬深兩市主板全日成交1.2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日縮逾168億元。
富瑞中國經濟學家陳姝瑾提醒,美國仍對內地加徵30%的關稅,可能導致中國對美出口減少約30%,影響中國GDP約1.4%。由於對中美關係的悲觀情緒減弱,包括對中概股退市的擔憂減少,加上出口型中企的盈利預測提高等因素,可預計市場將出現超短期反彈。
但她續指,機構投資者已變得謹慎,會持續關注政策預期的改變。市場對未來一至兩個月內地財政及貨幣政策和「國家隊」支持的預期可能大幅減弱,以南向資金為例,自3月以來低買高賣,惟周一錄年內最大單日淨流出規模。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也認為,90天暫緩期間和結束後,中美貿易談判仍存較大不確定性。倘未來3至4個季度美國關稅沒進一步升級,估算加徵關稅對中國GDP增長的拖累可能為1至1.5個百分點,衝擊小於此前該行基準情形估算的兩個百分點。同樣,今年中國出口跌幅可能小於該行預測的跌10%。
據目前中美關稅修訂,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辦公室指,雙邊更多商品流動可能恢復,特別是玩具、鞋類、服裝和家用電器等消費品,佔中國對美出口的額外40%左右。惟該機構對美國股市的看法,已由「看好」下調至「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