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搞世博恐得不償失?經濟效益難達標?
國際博覽會協會(世博協會)被稱為經濟領域的奧林匹克,申辦過程向來激烈搶手,日本大阪再次取得世博的主辨權,能否複製1970年的巨大經濟效應,將有待今年10月13日閉幕後才能結算,最終帶來的是以萬億元日圓計的商機及長遠經濟效益,還是失望而回兼背負巨債,現正開始上演一場拉鋸戰。
每周百萬客流才達標
日本大阪‧關西世博會自4月13日開幕,首周共錄52.4萬人次進場,雖然開幕日入場人數只有逾12.4萬,未達到此前預估的14萬關口,但大會仍預估展覽期間可望吸引2,820萬人進場,帶來經濟效益2.9萬億日圓(約1,551億港元)。不過,以展期184天、共涉26多周計,平均每周入場人數至少要百萬起跳才能達標。
比起招來全球旅客到訪見證盛事,各界一直更關注大阪世博的財政收支平衡,所謂「前車可鑑」,前一屆杜拜世博受新冠疫情影響而延期,甚至不惜耗資約68億美元(約530億港元)盡善盡美,眼見今屆大阪世博不斷調升預算,由最初的1,250億日圓(約66億港元),到2020年12月一口氣上漲到1,850億日圓(約98億港元),再在2023年10月精算後飆升到2,350億日圓(約125億港元),據報通脹和勞動力短缺導致大阪世博的預算比2020年時估計增加27%,若與最初的經費預算比較,更幾乎增近一倍,故惹來當地質疑大會「洗腳唔抹腳、大花筒」等聲音。
如果納入事前準備、場館建設,行銷、宣傳、周邊交通整治等相關費用,有外媒進一步指,這恐導致日本世博的重擔飆至超過3萬億日圓,意味豪賭下場隨時得不償失。除了預售票進度不佳,早有分析指,籌辦經費預算大增源於日圓疲弱,令進口材料價格高漲,不過,弱圓匯可算是一把「雙刃劍」,慕世博之名而來的海外旅客更加蠢蠢欲動,勢掀起一股遊日潮。
關西經濟增長或贏全國
歷經19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的關西,今次密謀趁世博位處的人工島夢洲重新出發。據多間金融機構及智庫估算,關西實質經濟增長率今年將有望高於日本全國水平。Resona綜合研究所於今年1月已預估,關西地區2025年度經濟增長率將達1.4%,高於全國的1.1%,預計世博相關經濟效應將提升關西經濟增長率0.34個百分點。惟該研究所續提醒,2025大阪世博期間酒店客房供應不足問題若未獲解決,可能影響訪日遊客在參觀世博後的觀光行程,將對經濟增長造成下調風險。
三菱UFJ研究顧問公司也預測,今年關西地區經濟增長率按年急速提升至1.3%,略高於全國水平。因素包括個人消費與訪日遊客增加,設備投資也預計維持在高水準。然而,無論是日本以至關西的上述全年經濟預測,尚未計及美國4月初對外打出對等關稅再暫緩90日的影響,尤其是日本央行緊接在5月初出手削減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測至0.5%及0.7%。
還看能否將成果產業化
關西經濟聯合會會長松本正義早已表態,也是期待今年是關西經濟發展的一員,但他回顧1970年大阪世博舉辦的前期,業界同樣預期將帶給關西地區經濟發展,可惜實際卻是1970大阪世博舉辦後,關西地區生產總值從佔全日本的20%下降到15%左右,其後更持續下滑,原因為當時未能將世博效益具體落實產業化及商業化。今次「特朗普2.0」已對環球商業環境增添不少風險,關西世博日後要實現提振當地經濟的大藍圖,注定仍需過五關斬六將。
------
●日首季GDP憂轉跌 央行削今明年預測
全球貿易戰衝擊動盪之下,日本冀望憑今屆的世博會殺出重圍,並非無因。去年計及物價影響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首度突破600萬億日圓大關,錄609.28萬億日圓(約31.24萬億港元),按年增2.9%,連升4年,扣除物價影響的實際GDP僅增0.1%。萬事達卡經濟研究所分析指,外國旅客開支為日本去年GDP增長貢獻了0.4個百分點之高。不過,外媒分析指,今年首季GDP可能出現去年同季以來的首次倒退。
今年網上流傳日本恐發生災難的謠言滿天飛,不少日媒已擔憂重創當地旅遊業,對世博會的海外人士入場預算正增添更大的難度。雖然較早前傳出日本政府內部計劃邀請美國總統特朗普出席大阪世博會,可惜世博會開幕日特朗普無影,只見日本首相石破茂在開幕禮上指出,如今世界分裂,希望全球人民能通過世博加強交流。
貨幣政策正常化遇逆風
事實上,日本央行在5月初亦發出當地經濟放緩的警告。由於其他經濟體的放緩和國內企業利潤的下降,日本GDP增長可能會繼續放緩,這一點使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遭遇逆風。該央行更對今、明財年實際GDP增長預期中位數分別改為0.5%、0.7%,明顯低於1月時預估的1.1%、1%。
投行荷蘭國際集團(ING)銀行在報告指,日央行似乎難以預測美國貿易政策將如何演變以及關稅稅率將如何確定,然而,日央行未來的政策決定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此。目前而言,日央行最早可能在7月再次加息,主要基於美日雙邊談判將導致關稅從當前水平下降的假設。如果關稅談判取得進展,日央行對GDP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預期仍有可能上調。
大華銀行仍預期,日央行會繼續維持利率緊縮政策,或於9月將調高政策利率。由於美日雙邊貿易談判情況未定,下一次加息時間表甚具不穩定性,但有機會是進一步推遲或反向提前。
美推對等關稅衝擊勢危
對於周五(16日)出爐的日本首季GDP數據,早在美國打出對等關稅的震撼彈之前,綜合多位經濟學家的調查發現,日本經濟首季料增長0.4%,不及此前預估的增長0.5%。惟最新外媒指,由於特朗普的貿易政策使日本增長前景黯淡,日本經濟首季可能出現倒退0.2%,反映國內需求疲弱等影響。
該外媒引用15位經濟學家的預測中位數,指今年首季實際GDP將以年率計算萎縮0.2%,這或標誌着去年第四季經下修的2.2%擴張速度無以為繼。分析指,即使上季就業及收入情況俱轉好,但物價上漲及民眾節儉程度亦見增加,體現出消費者信心正在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