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聯行:今年私宅細單位落成量將增至50%

仲量聯行今天發佈的《香港住宅銷售市場綜述》指出,在經濟及樓市存在不明朗的因素下,較有銷售保證的甲類住宅(即實用面積約431方呎或以下單位)於十年間急增,去年已佔私人住宅落成量約44.5%,今年將進一步增加至逾50%。同時,內地及香港中小型發展商過去兩年減少吸納土地儲備,導致今明兩年約60%私人住宅落成量,將由三大香港地產商發展。

該行研究部資料顯示,過去十年,甲類住宅單位的落成量由2014年的2,160伙,佔當年私人住宅總落成量13.7%,飆升至去年的10,794伙,佔總落成量約44.5%,同類單位所佔比例,將於今明兩年進一步增加,2025年及2026年預計將分別有11,065伙及11,553伙甲類住宅落成,佔總總落成量分別約53%及約57.5%。

仲量聯行項目策略及顧問部資深董事李遠峰表示,樓市不確定性加劇下,買家避險心態上升,並普遍採取防守策略,推遲入市計劃或轉投面積細小的單位,以對沖潛在貶值風險。

他又指,政府大幅減少針對400萬港元以下物業的印花稅,令細價物業成為跌市中風險較低的選擇。現時市況疲弱,細價物業可以針對更廣泛的客戶群,銷售較有保證,預期短期至中期而言,發展商仍會較傾向興建細單位。

然而,過去三年樓價下滑,普遍發展商的投地意欲不大。大型發展商則尚有不少土地儲備,造就2025至2026年間,約60%的新盤單位來自新鴻基地產(00016)、長實集團(00013)及恒基地產(00012)三大發展商,較2023至2024年不足40%的比例顯著提升。

仲量聯行研究部資深董事鍾楚如指出,待現時新盤貨尾逐步消化後,主要供應量來自三大發展商的形勢將更明顯,中期而言,將有助發展商調節推盤節奏,減低爆發價格戰的機會。

他指,由於樓市前景仍然未明,預期發展商對吸納地皮仍會較審慎,大型發展商土地儲備較充裕,相信新盤落成量主要來自大型發展商的情況未來數年將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