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珠:金價續受兩利好因素驅動
在4月份美國啟動貿易戰以來,市場對美元資產開始失去信心,同時亦憂慮美國經濟下行及通脹升溫風險,預期短期難以恢復市場信心,資金流入金市避險,凸顯黃金的抗通脹及保值功能,推動國際金價創新高,相信未來各國央行增持黃金將成為大方向,投資需求增加將有助支持金價後市走勢。
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料顯示,截至3月底,內地的外匯儲備規模為3.24萬億美元,而黃金儲備達到7,370萬安士。不過,目前黃金儲備在內地儲備資產中佔比不足一成,明顯低於全球平均的15%水平,因此內地未來仍有增持黃金作為國際儲備的空間,而增加黃金資產佔比將有利於儲備多元化,紓緩美元貶值導致金融資產價值下跌的風險。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增持黃金可增強主權貨幣的信用,有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另外,中國黃金協會公布今年首季內地黃金產量按年上升1.5%至87.2噸,消費量按年下跌6%至290.5噸,其中黃金首飾消費量按年減少26.9%至134.5噸,主因金價上漲遏抑黃金首飾的消費需求,但基於黃金的保值功能,令投資需求大幅增加,推動金條及金幣消費量按年增加29.8%至138噸。首季內地黃金交易所買賣基(ETF)持倉按年增長327.7%,至3月底內地黃金ETF持有量為138.2噸,反映黃金的吸引力不斷提升。
由於關稅戰將引發全球經濟出現衰退或滯脹風險,而央行增持黃金可應對經濟下行、滯脹、美元貶值導致金融資產價值下跌的情況。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全球央行自2010年開始已連續15年淨增持黃金儲備,其中新興經濟體的央行總資產中黃金儲備增長空間更大,有機會成為未來支持金價的主要動力。
今年以來,現貨金價反覆向上,預期可受惠央行增持及投資需求增長,金價有望續創新高。
獨立股評人陳鳳珠
(筆者本人並沒有持有上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