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滙控首季稅前賺739億 擬回購234億
滙豐控股(00005)上季的預期信貸損失(ECL,撥備)因為關稅戰超出預期,但收入對辦,列帳基準稅前盈利亦優於預期,季度股息維持每股10美仙,擬再回購股份最多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刺激股價抽高,收市升3.03%,收報88.35元,收復4月2日美國公布對等關稅以來的失地。儘管預告關稅戰或對收入增長造成「低個位數」的負面影響,但行政總裁艾橋智大派定心丸,並對本港經濟有信心。
截至3月底止季度,滙控列帳基準稅前利潤按年跌25.02%至94.84億美元(約739.75億港元),主要是出售法國及阿根廷業務之收益推高去年基數。
不過,撇除須予注意項目,以固定匯率計算,收入增約7%至約177億美元,除稅前利潤增約11%至88億美元,有形股本回報率(ROTE)按年升兩個百分點至18.4%,原因是國際財富管理及卓越理財、本港財富管理業務在客戶活動增加,且市況波動利好炒房生意。
滙控維持多項業績指引,包括今年銀行業務淨利息收入約420億美元;撇除須予注意項目的派息比率今年為五成,2025至2027年ROTE目標為15%左右;中長期貸款年均增長率達到「中個位數」。
亞洲區繼續是增長引擎,上季稅前利潤按年增長12.25%至61.26億美元,佔整體64.59%;本港則多賺10.46%至25.43億美元。期末本港貸款餘額按年跌0.56%,反觀集團有1.24%增長,增長來自英國和東南亞。
然而,亞洲是特朗普對等關稅的重災區。滙控稱,宏觀經濟不明朗因素加劇,損害消費者及企業情緒,亦使貸款需求持續不振。如果最壞情景的機會率升至100%,ECL一年會增加約5億美元,但艾橋智相信實際發生機會不大。
他續說,之所以敢維持多項業務指引,原因是收入多元化,如上季財富管理業務吸資220億美元,其中亞洲錄160億美元,之後會繼續大舉投資財富管理。已有客戶從股票轉投至基金、債券和結構性產品,滙控可從中受益;又說關稅戰的不確定性或使客戶從美股轉投中港股票。
滙控常說貿易洗牌有機遇,他指,近年「中國+1」形式的供應鏈分散或受對等關稅影響,但地區內貿易之強化仍有「結構性增長」,這與美國無關,更多靠區內消費力增長,為滙控帶來機遇。
財務總監郭珮瑛表示,上季ECL按年升逾兩成,事緣集團提高貸款質素下行風險的機會率所致,非已有客戶的狀況因貿易戰轉差,而本港ECL上升逾三成半(按季下跌)則主要緣於單一客戶信用評級被下調,並不構成趨勢,強調貸款「高質」且有充分抵押,又重申內房貸款最壞情況已過。
她坦言,本港商業房地產(CRE)貸款好轉要多點時間,但人才來港已推高住宅需求,並使租金回報率追上借貸成本,住宅市場復甦後,就會輪到商用物業。艾橋智相信,港府提振樓市能夠奏效,對本港地產市道乃至經濟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