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嘉豪:美股盈利前景偏謹慎 中短期美債或佔優
美股業績期已過近三分一,截至4月25日已有178間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布2025年第一季業績,盈利平均按年升18%,基數效應令醫療保健行業(60間行業成分股中有19間公布業績)的盈利增幅最高,按年升近76%,資訊科技行業(69間行業成分股中有16間公布業績)盈利仍錄得約15%的按年增幅。133間成分股盈利好過預期,佔已公布業績約75%,比率與歷史均值大致相同,盈利平均好過預期約10%,成分股盈利好過預期佔比較多的行業分別為醫療保健(約90%)、通訊服務(約89%)、金融(約82%)及資訊科技(約81%)。
反映過去環境的盈利表現好過預期,但投資者焦點則完全在前瞻性指引上,盈利前景則偏向謹慎。下調盈收指引的成分股數目遠多於上調,上調與下調盈收指引的3個月比率為0.3倍,遠低於0.8倍的歷史均值。然而,業績期至今下調盈收指引的整體成分股數目並不多,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僅有24%下調或撤回盈收指引。下調盈收指引在零售業較常見,因為外賣餐飲、零食、食品和飲料等品牌都表示消費者開支較弱,尤其是中低收入的消費者群組。COVID以外較少出現企業全面暫停發放盈收指引,而在少數完全撤回盈收指引的成分股中,所有公司都提及關稅的不確定性。
市場已下調美股盈利預測,2025年開始時市場預期美國每股盈利按年升約15%,最新已被下調至約11%。目前仍處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期的早段,各企業正繼續評估盈利受衝擊的風險程度及時間,預計其後季度的盈利預測將進一步被下調,而目前市場的盈利增長預測共識或仍然過高。美國消費者和企業都因預期物價上漲而提前在本月增加開支,但未來數月關稅成本或開始嚴重影響商品供應,屆時開支活動或因新關稅而減少。
聯儲局在美國黏性通脹和經濟增長前景極度不確定的背景下或難以大幅減息,因此美股或難靠放寬貨幣政策做好。雖然美國大型股仍是項優質資產,應長期佔多元化投資組合一席位,但股市的基本因素短期前景繼續走弱,投資者目前或可繼續保持耐性,等待較佳的入場時機,期間或仍可藉中至短年期美國國債過渡目前波動市況。
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資產配置主管 廖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