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 - 東方日報產評

【東方日報產評】全球景氣無以繼 提防金融黑天鵝

今年才過了一個半月,全球已有多個大型經濟體出現經濟衰退的迹象,反映疫後的復甦故事已完,而近年持續加息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亦開始逐步浮現。偏偏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仍未恢復,國際資金並無太多好去處,結果就是繼續炒美股、日股,以及部分受惠全球製造業去中國化的新興市場,如印度,甚或與經濟景氣沒有直接關係的加密貨幣。問題是,全球經濟景氣轉弱下去,最終難有完卵,資產泡沫終歸要爆破,得提防環球金融市場再次迎來「黑天鵝」到臨!

市場普遍認為,當一個經濟體連續兩個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錄得負增長,就會被認定為出現「技術性衰退」。觀乎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英國、德國及日本都先後連續兩季GDP錄得負增長,即已陷入所謂的技術性衰退,下一個可能出現類似現象的,相信是歐元區,而美國經濟要維持增長的難度亦會增加,其中一個原因是去年的比較基數高。

如是者,環顧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今年的GDP增長都難樂觀,經濟衰退意味職位減少、市場需求下降,理論上迫使各大央行啟動減息周期,以緩減經濟下行壓力,惟抗通脹非無後顧之憂,這使得貨幣政策決策者陷入兩難局面。

日本經濟表現遜市場預期,令投資者相信,上半年日本央行維持負利率政策不變的可能性上升。換言之,日圓走貶的趨勢短期內難逆轉。不過,資金仍熱衷於日本股市,部分原因與全球的避險需求趨升有關,畢竟日圓資產被公認為美元以外的全球避險資產之一。更何況日圓大幅貶值,若折合美元計,其實日本股市升幅亦非表面看般強勁。實際上,日本的國際金融中心排名已大不如前,最新更被德國取代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

再看英國及德國,基本上就在反映整個歐洲的經濟景氣又開始轉弱,但歐洲央行一再強調要觀察更多經濟數據才能作出減息決定,皆因俄烏戰爭未完,歐洲央行最擔心的是通脹反彈甚至失控,故對減息的時點謹而慎之,實可理解,但若然時間拿捏不好,未能及時調整貨幣政策提振經濟,則歐洲經濟再陷低潮的風險不容忽視。

如今,美國也傾向維持高息環境,最新公布的通脹數據顯示,3月聯儲局減息機會不大,下半年的減息時點及幅度可能被延遲和收窄。不過,全球經濟景氣愈悲觀,作為頭號避險貨幣的美元資產就愈容易吸金。即使美國企業陸續裁員,但以目前美國經濟數據來看,相信大選前確認衰退到臨的可能性並不大,但美股見頂的機率卻上升。

到底3月初內地兩會如何定調今年的經濟增速,將成為全球經濟盛衰的一個重要指標,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及貿易國。若然全球經濟迎來疫後的再一次低潮,則環球金融市場難免會再現大幅動盪,估值處於高低極端的美國和中國兩大資本市場將如何走向,將為全球資金流變化揭開新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