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 - 東方日報產評

【東方日報產評】金融市場挽狂瀾 華穩經濟甚艱難

面對中國資產跌至「蔗渣價」都未見底,內地當局近期積極出招,堵截拋售來源,並藉「國家隊」入場穩定市場。不過,諸如此類的動作,充其量只是短期措施,要真正力挽狂瀾,得爭取時間推動各大產業發展,重建經濟增長動力方面盡快幹出成績來,否則百業景氣與市場信心持續低迷,但單靠國資維穩,還是難以徹底扭轉如「泥牛入海」的頹局,最怕是今年地緣政治風險「好戲在後頭」,屆時將更難招架!

中港股市跌跌不休,中國資產價格跌至「地板價」都冇人吼。畢竟市場習性就是跟紅頂白,愈貴愈買、愈平愈沽。觀美國股市估值更高,都不愁資金追捧,而中國資產估值低迷卻一個生人勿近的形象,就是最好的說明。

中國資產價格之所以如此低迷,與內部債務問題及外部地緣政治風險有莫大關係。巨型民營內房企業中國恒大弄得清盤收場,當局正加大協助其他房企保交樓及啟動債務重組。問題是,債主保自身利益為先,有了巨企清盤案例,關於房企境外債會否有更多清盤申請接踵而來,仍有待觀察。時值新春長假將至,過節的心情大打折扣,影響消費氣氛,長假後的復工狀況亦存在頗多不明朗因素。在這個背景下,A股沽壓難消,實乃預期之內的發展。

如今內地積極限制沽壓,並向市場大舉放水,以國資入市加大維穩資本市場力度。不過,這不足以打動投資者入市,皆因維穩過後,經濟前景尚存諸多不明朗因素。要收窄中國資產價格的折讓幅度,得靠經濟景氣有實質好轉,投資與消費信心恢復來配合。

回顧過去央企改革推動多年,效益仍未盡顯現,如今當局要把市值管理成效納入對央企負責人的考核,問題是這涉及體制問題,難一時三刻見效。當局說支持民營經濟,但電商至今仍未復勇,香港新股市場續冷清,反映在這個商業景氣和估值水平下,中企融資需求弱。

如是者,要持續令資本市場回穩,只有靠引入更多國資來支撐,又或是趕走國資以外的參與者,以避免加大估值壓力,但到頭來一切只能做到如「海綿吸水」般維穩,反彈幅度有限且短暫,更難以預測何時才能重啟上升周期。

更令人擔心的是,美國正加大對中國科技業的圍堵,今年也好可能會針對金融領域對中港出招。內地當局對當前低迷的資本市場,僅着重於維穩,不排除也是出於考慮更大風浪還在後頭,得預留更多政策措施,為接下來的波動作準備。困局如是,資金避走,豈非無因?

中港資本市場仍未脫險,各方得預留流動資金保留實力,勿心急撈底,只有見到民營經濟有明顯起色,內循環再次發揮作用以抗衡外部不穩,股市始有望迎來較似樣的反彈。至於真正的股市底部,好可能要到下半年甚至明年首季才有機會出現。

常言道,物極必反。如今中美股市估值各走極端,最終能否迎來一次大反轉,資金大挪移,誰都沒有水晶球,但打鐵還須自身硬,得見到內地經濟景氣有更多實質改善,信心逐步回歸,始有望翻轉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