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 - 東方日報產評

【東方日報產評】美帝霸權難撼動 博弈敲醒中國夢

兩百多年前,亞當‧史密斯寫下了奠定經濟學的巨著《國富論》。根據這位古典經濟學創始人的理解,國家財富的真正衡量標準是生產力,而不是只看資產的累積,這亦是為何時至今日,全世界都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評判經濟好壞、國家富裕與否的公式。時至今日,作為全球最大霸權的美國,依然牢牢坐於GDP排行榜首位,哪怕最近幾年經歷了新冠疫情、通脹飆升、聯儲局大舉加息、銀行連環倒閉等一系列危機,美國經濟始終保持着超乎預期的韌性。而美國之所以能夠保持其經濟動能,背後原因早已寫在《國富論》之中。

隨着近期公布的GDP數字遠超預期,去年曾經甚囂塵上的美國衰退論如今已幾乎銷聲匿迹。在此之前,華爾街分析員、經濟學家們都用盡各種手段為美國經濟把脈,並得出了一個他們以為「準確」的共識--美國經濟即將步入衰退。惟現實情況卻是截然相反,不單止美國經濟表現強勁,連帶股市亦屢創新高,實在令不少專家大跌眼鏡,百思不得其解。

《國富論》中提到,國民財富的產生(即經濟表現)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勞動力的技術、技巧和判斷力;二是勞動力和總人口的比例。前一個因素除了科技進步提升勞動力效率外,還有如何合理分配勞動力(古典經濟學派認為要靠市場經濟、自由交易);後者相對簡單,是就業人口比例愈高,生產力亦愈高。

若論勞動力的生產效率,美國在科技領域上的領先優勢絕對是不容忽視,近來人工智能(AI)技術在應用層面上的突破,大大提高了每單位勞動力產出的成果。而坐擁大量科技龍頭企業的美國,亦是AI技術最為領先的國家。再者,美國擁有全世界最發達的資本市場,若按照古典經濟學的邏輯,在自由市場的「無形之手」推動下,亦有着較高的生產效率。

另邊廂,美國目前失業率只有3.7%,從過去的經濟研究模型來看,該水平相當於美國接近全民就業。值得留意是,美國官方失業率一般是指「U3失業率」,即就算有臨時工作都算是失業;反觀中國對失業的統計定義是,調查期內有一小時的工作就已不算失業,如今內地外賣平台盛行,任何人就算找不到工作,只要隨便送兩單外賣已經可以「脫離」失業。

在對等的標準之下,美國統計的失業率把兼職、臨時工剔除之後,而該數值實際上只有3.3%;而中國就算不計算失業情況最嚴重的農民工,其「城鎮調查失業率」依然達到5.1%。由此可見,美國目前的經濟運行,實則已利用其最大可用勞動力,經濟有強勁增長就不足為奇了。

回顧去年數據,美國實現了2.5%的GDP增長,雖然不到中國增幅5.2%的一半,但美國的人均GDP是中國的6倍,是在極高基數的情況下實現良好增長。由此可見,中國在提高勞動力效率方面仍任重而道遠,尤其是未來人口老化、勞動力萎縮的挑戰已迫在眉睫,要進一步提升經濟競爭力、確保可持續發展,實現中國夢,還得艱苦奮鬥,克服種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