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 - 東方日報產評

【東方日報產評】港經濟如失舵舟 股市泥沼讓人憂

今年開局未滿月,港股大部分時間在尋底,昨日反彈市也是軟弱無力,足顯資金已「鐵了心」,採取放棄態度。說到底,疫後香港經濟至今未全面復原,金融與地產兩大核心產業皆陷困,旅遊零售旺丁不旺財,百業不景,政府稅收下降,再錄千億元財政赤字,庫房大窟窿不知如何填補。更令人擔心是,中美博弈下,成為磨心的香港,早晚變成兩強金融較勁的戰場,在外資眼中就是「生人勿近」,意味昔日的國際化已大打折扣,要對抗外來動盪,就得更依靠祖國廣大幅員的支持,重塑出新的發展道路!

中美博弈是世紀之戰,不可能三、五年得出結果,且在各經濟環節的競爭只會愈見白熱化。在這個背景下,昔日東西資金共融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無可避免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金退場,而內地資金就成為香港金融市場的定海神針。

近年外資不斷流出港股,其實足以令港股出現「海嘯」般的大冧市。但實際上,在「北水」維穩下,港股跌市也算有序。當然,由市場主導的波動市,最終會自行調整,跌得甘時估值修正也會來得快。反觀如今港股雖有「北水」護航,但今時今日內地經濟不景,「北水」亦自身難保,港股換來的是一個漫長、陰乾的跌市,就連反彈的波幅也缺如,無利可圖,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趕客」。

沒錯,香港的金融基建猶在,港元聯繫匯率穩定,但美國顯然已不再如昔日將香港列為與內地不同的市場,而是將兩個市場綑綁看待,得有心理準備,美國早晚會盯上港元聯繫匯率機制。

今年美國大選年,兩黨都會大打「中國牌」,首場初選大勝的前總統特朗普更大言不慚說要禁止美企投資中國,要祭出「新招」,「嚴懲中國」,只怕無論誰主白宮,中美關係都難以好轉,中國自然要應戰,緊跟祖國發展戰略的香港,亦有心理準備成兩強之間的磨心,早晚會成為衝突的焦點。

外部因素如是,更令港人哀莫大於心死的,乃香港的民生經濟不斷走下坡,港府一改穩健理財的概念,更種下禍根;而任由樓市尋底的做法,變相改變了高地價政策,讓財富重新洗牌,讓本已疲憊不堪的經濟景氣變得更加脆弱。

如今香港的內生力量已受外部因素掣肘,也得為維持穩定局面付出經濟代價。事到如今,得期望祖國經濟能扭轉乾坤,盡快化解債務危機,實現活躍資本市場,讓中國資產走出低谷,改善香港資本市場氣氛。正正因為香港自身猶如失舵之舟,未來的發展也處於被動狀態,取決的不再是市場力量,而是按國家戰略規劃行事。

各方得適應這個客觀環境的轉變,港股走勢也在反映相應估值轉變,預示未來經濟必起根本變化,例如樓市不是以前的樓市,股市參與者結構也會大變。若非選擇離場,就要放下昔日的包袱,重新出發,順着時代的巨輪走,共同摸索出新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