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睇好】印度股勢連續4年贏中國 企業3載多賺六成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環球股市最初經歷一輪恐慌式拋售後,隨即谷底大反彈,近年表現蒸蒸日上,唯獨中國股市一蹶不振。在亞洲,不論是成熟市場如日本,抑或是新興市場如印度、越南等,股市表現都遠超中港。踏入2024年,分析更估計印度股市將連續第4年跑贏中國,成為亞洲首選市場!

摩根士丹利首席亞洲股票策略師郭強盛(Jonathan Garner)早前表示,以MSCI印度指數及MSCI中國指數為基準,中國已經連續3年跑輸印度,更直言「我們預期印度股市今年將是連續第4年跑贏中國」。他解釋,印度股市的優勢在於企業盈利增長趨勢,以美元計,從2021年起,MSCI印度指數的成分股每股盈利增長了61%,MSCI中國指數的每股盈利卻下跌了18%,造成兩國股市背馳。

他更明言,這是印度相對於中國股市有史以來表現最好的時期——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理解,這是中國股市有紀錄以來輸得最慘的一段時期。

郭強盛續指,有兩大基本因素支撐印度股市的表現,而這兩項因素在今年依然會繼續存在。第一是印度的經濟增長強勁,尤其是以名義國內生產總值(Nominal GDP)計算的增長率,相較於印度在供需方面等多方面都取得進展,名義GDP輕鬆達到雙位數的增長;中國正面臨「3D挑戰」,即「債務」(Debt)、「通縮」(Deflation)、「人口結構」(Demograhic)。

另一大因素是貨幣穩定。就印度而言,政府審慎的宏觀管理措施,特別是財政赤字、地緣政治及跨國投資流入方面,可讓印度盧比的實際有效匯率(兌一籃子貨幣的加權匯率,再減去物價變動因素)維持穩定。相比之下,隨着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轉為負值,加上國內資本外逃加劇,實際有效匯率已開始下滑。

雖然大摩相當看好印度市場,但也並不代表印度股市完全沒有風險。郭強盛指,印度今年的選舉年可能會為市場帶來波動,更重要的是,印度市場的相對估值(比起中國而言)高得令人關注。話雖如此,他認為還需要把估值的高低,與股本回報率(ROE)以及ROE未來的軌迹聯繫起來比較才有意義。

印度股市的市帳率(PB)估值為3.7倍,中國則只有1.3倍,意味前者估值要貴得多。然而,印度股市的ROE達到15%,而中國只有10%,而大摩內部的分析更估計,未來中國股市的ROE可能進一步下跌至7%,即印度一半也不到。因此若把中國股市的估值加上ROE調整,其實際估值並不比其他新興市場便宜太多。

作為參考,ROE是一種反映企業有形資產相對於盈利的比率。簡單而言,一家公司的ROE比率愈高,則盈利能力愈強。股神巴菲特亦喜歡用ROE作為參考指標,他的標準是要挑選「ROE高於20%」的公司,而且最好過去10年未曾跌穿15%。

就板塊而言,大摩看好印度的金融股、非必需消費股及工業股,因為這些行業通常在強勁的經濟增長環境中表現最好;基於相同理由,這些板塊是大摩在中國股市中持謹慎看法的行業。在中國市場,該行相對看好A股而不是佔MSCI指數比重較高的大市值中資企業,同時看好受益於中國政策支持的小眾科技、硬件,以及清潔能源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