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 - 東方日報產評

【東方日報產評】港經濟勿再蹉跎 積弱不起萬劫磨

今年初,市場對於兩地通關後香港重啟經濟的效益抱有樂觀期望。可一年過了10個月,市場憧憬的全面復甦至今尚未兌現,貿易疲弱、零售不振、樓市下滑、股市低迷,整體經濟更有二次尋底之勢,頗令人失望。對營商者而言,好不容易捱過3年疫情,卻仍苦不見經濟前景有明顯改善,在利率和勞動力成本有增無減下,只怕難再撐下去,競爭力較弱的中小企,將再次面臨存亡的淘汰賽。說到底,港府要振興經濟,先要有力理順內部環節,推動戰略轉型升級,不能光靠口號,要着重成效,始能有力穩定市場信心。繼續抱殘守缺、蹉跎下去,長期積弱不起之勢只會更難逆轉。

最新經濟數據顯示,香港景氣創近一年新低,下半年轉弱之勢尚未能扭轉,企業展望悲觀情緒愈見強烈。事實上,香港是高度外向型經濟,中美博弈下香港流失了不少過去穩賺的海外訂單,且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又直接拖低香港市場需求。更攞命的是,港府在治理內部需求方面,沒有章法,漠視內部依賴股、樓兩大資產市場運作的現實,在樓市方面,死抱過時的辣招不肯全面撤銷,變相刻意放任地價及樓價下滑,非但無助企業應對經濟逆境,負面的財富效應加大信心危機及經濟下行壓力。

金融方面,港股流動性嚴重不足問題已久,港府至今仍在研究對策,減股票印花稅又畏首畏尾,刺激市場信心之舉做得不徹底。作為香港經濟命脈的金融業愈做愈縮,意味核心競爭力每況愈下。交投一潭死水的港股,表現已到了被人唾棄的地步,這麼一個敗局,疫後經濟再度尋底,也是必然結果。

誠如內地官方所言,「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到底香港作為自由市場,如何應對金融業不穩,振興金融業,以作為激活經濟的引子?港人都在等待港府以實際行動與政策成效來說個究竟,畢竟政府施政不能只管自吹自擂,長期靠畫餅充飢;不是官員外訪推廣了,就等於完成任務,經濟就會好起來。國際資金的取捨,經濟景氣的變化,才是評核指標。

無可否認,大國博弈下,過去的「國際」概念已起重大變化。全球正以中、美兩大軸心呈半球化發展,香港別無他選,當跟隨祖國調整戰略,鞏固國際化優勢,更好的與內地融合,以體現「門戶」的功能,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繁榮穩定。雖然港府大員不斷四出推廣香港,尤其是招攬中東資金,但至今成效未盡人意,新股市場依舊淡靜就說明這一點。禍不單行的是,如今中東爆發戰亂,一旦中東諸國面對地區衝突自顧不暇,東來香港尋找投資機會的意欲亦會受到壓抑,則港府財金大員的「招財」大計只怕要繼續交白卷!

香港經濟發展停滯、轉型升級繼續蹉跎,核心競爭力不進則退,意味抗擊外部經濟衝擊的能力亦每況愈下,而港府財赤失控,已成為影響港元聯匯制度穩定的警號。港府施政得有所作為,以效益為本,設法盡快扭轉頹勢,以免落得兵敗如山倒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