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局:強積金收費水平累降36% 仍有下調空間

強積金收費向來受到大眾關注,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發表網誌表示,積金局多年來本着以計劃成員利益為先的原則推動減費,費用雖然在過去數年有一定程度減幅,但認為收費仍有進一步下調空間。

劉麥嘉軒指,積金局過去透過多管齊下的策略,包括在2012年推出俗稱「半自由行」的「僱員自選安排」和在2017年推出設有收費上限俗稱「懶人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DIS)以及提升基金收費透明度,促進業界競爭,從而創造收費下調空間。用以衡量強積金收費水平的平均「基金開支比率」已由2007年的2.1%大減約36%,降至今年9月底1.35%。在404隻強積金基金當中,120隻(30%)基金的基金開支比率更低於1%。

在提高收費透明度方面,積金局在2019年推出「強積金基金平台」,將基金收費披露「一拆三」,促使受託人仔細向公眾披露管理費的三大組成部分,包括行政費、投資管理費及保薦人費,此舉不但讓計劃成員清楚理解受託人收費背後的理據,有助選擇基金,更能讓局方作針對性部署,持續推動減費。

數據顯示佔基金收費最大比重的是行政費,佔整體收費超過四成。有見及此,積金局表示,現正全力構建的「積金易」平台,正是以降低行政費為目標。平台旨在將強積金計劃的行政工作程序標準化、精簡化和自動化,預期在平台運作首兩年,計劃成員須支付的行政費預計平均降低30%,10年內累計節省高達300億至400億的行政成本,相當於期內原來行政費的 41%至55%。為針對行政費以外的基金開支,包括投資管理費及保薦人費,積金局現正要求受託人審視轄下基金的收費下調空間,並向本局提交5年減費策略方案。當局會因應受託人所提交的減費策略方案作詳細分析,並與各受託人跟進其相關方案。

劉麥嘉軒提醒,計劃成員在選擇強積金基金時,收費高低並非唯一的指標,基金表現亦是衡量個別基金是否物有所值的重要因素。例如某個基金透過積極管理而爭取到較亮麗回報,即使收費較高,其性價比可能比收費較低但回報較遜色的基金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