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驚奇】越南圖破華「王牌」 何解中美脫鈎是災難?

作為全球主要稀土生產國的中國,在中美科技戰中手執一張重要「王牌」—即限制稀土的出口;越南則吼準時機「冷手執個熱煎堆」,計劃大幅提升當地稀土產能量;與此同時,南韓有企業高層呼籲,需要在中國以外實現多元化,使工業保持競爭力,換句話說,即是要將重心需移離中國。

面對越南及南韓的進逼,作為最大推手的美國則為中美地緣政治降溫,坦言若中美經濟脫鈎,對兩國屬災難性且難以實現。

【中國稀土供應大國受挑戰 當屬呢個國家威脅最大...】
坐擁全球第二大稀土儲量的越南計劃,至2030年時,將稀土原料年產量提升至200萬噸,並開發新的稀土礦。

外媒引述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數據,越南的稀土儲量料為2,200萬噸,僅次於中國。美國地質勘探局稱,越南稀土年產量由2021年的400噸,升至去年4,300噸。

由於稀土可以應用於許多高科技產品,包括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電池及手機等。軍事上,更能提高導彈、飛機、坦克鋼材性能。也能用於半導體晶片加工過程。

越南副總理於7月18日簽署的計劃,越南將在2030年後開發3至4個新礦;同時希望投資稀土精煉設施,目標2030年時,年產稀土氧化物(REO)介乎2萬至6萬噸。

【SK集團:南韓要保競爭力 為何重心需移離中國?】
另外,南韓第二大財團SK集團的董事長崔泰源表示,儘管中國是南韓最大貿易夥伴,但企業需要在中國以外實現多元化,這樣南韓工業才能保持競爭力。

崔指出,中國無疑是南韓最大貿易夥伴,但即使想提升與中國的貿易,考慮到中國的內部問題和國際地緣政治風險,這顯然存在不少限制。他認為,南韓要保持競爭力,必須將重心從中國移開,這就需要南韓企業尋找替代市場,並擴展到更多新興行業,包括涉及人工智能(AI)的業務。

中國一直是南韓從半導體到顯示器等產品的最大買家,但隨着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加上中國企業在技術自主的國家目標推動下,透過更多高科技製造向價值鏈上游移動,中國佔南韓貿易的比重持續下降。韓媒引述中國貿易數據指出,今年上半年南韓對中國出口較去年同期暴跌24.9%;按中國的進口來源地分析,今年上半年南韓在中國進口來源地中所佔比重年減1.5個百分點至6.1%,排名從第2下滑至第5。

對此,崔泰源表示,現在的市場都很分散,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到世貿組織(WTO)的控制。對於經濟依賴出口的南韓來說,這變成更大的挑戰,現在需要找出較小市場的需求。事實上,隨着中美博弈,國際供應鏈重組,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加上中國的勞動成本不如過去般便宜,在華外商紛紛尋求分散供應鏈到各地,即實施所謂的「中國+1」策略,將部分產能或投資轉至其他亞洲地區如印度及越南等地。

【美副財長:經濟脫鈎對中美是災難性及難以實現】
華府官員則連日為中美局勢降溫。外媒報道,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尚柏格(Jay Shambaugh)周三(26日)表示,拜登政府將毫不猶豫地對中國採取具針對性的行動,以確保美國及其盟友的國家安全利益,以及人權保障,但他補充,兩國必須合作應對全球挑戰。

尚柏格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已準備的證詞中表示,經濟脫鈎對中國及美國來說都是「災難性」,而且幾乎不可能實現。

他又表示,中美兩國必須能夠在迫切的全球挑戰上進行合作,例如氣候變化和發展中國家日益嚴重的債務困境。他補充,美國財政部與中國的接觸已經有一些成果,包括贊比亞、加納和斯里蘭卡的債務重組取得進展,但還有更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