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祥之兆!五窮遇「超級血月」 宜靜觀其變?

「五窮月」捱到最後一周,港股由4月下旬高位29,405點,回落至低位見27,715點,雖然上周有反彈,但成交額未配合,意味恒生指數難有驚喜,再加上亞太區多地疫情惡化,要再次封城,無疑令投資者對經濟前景信心受挫,可見「五窮月」之「窮」,大概應驗了!適逢本周三(26日)遇上被金融界視為不祥之兆的「月全食及超級滿月」,又被稱為「超級血月」,會否預示港股「五窮」之極、「六絕」更絕?

「五窮月」有多「窮」,於5大科技股可見一斑。截至上周五(21日)計,美團(03690)月內股價由297.8元跌至最低僅240元;騰訊控股(00700)由625元瀉至最低見566.5元;阿里巴巴(09988)由226.8元挫至最低見200.2元;京東(09618)由302.6元插至最低見261元;上市後大部分時間潛水、股價衰到貼地的百度(09888)由206.2元狠瀉至最低見170.6元。上述股份5月以來最多合共蒸發市值逾1.72萬億元之巨!

港股另一個「窮」,乃體現在大市成交,「五一黃金周」單日成交額一度降至僅909.9億元,雖然中旬以來交投有所回升,但對比首季,次季以來轉靜已是不爭事實。此外,新股市場也顯「窮」象,5月上市的順豐房託(02191)首日已潛水16%。

在這個弱勢基礎上,周三登場的竟是被傳統視為不吉之兆的天文異象「月全食」,今次更添上超級滿月,又稱為「超級血月」。事實上,「血月」來臨前,全球已頻現凶兆,近日連「抗疫模範生」台灣及越南皆失守,印度、菲律賓等地更令人擔心,香港又乍現變種病毒確診,「清零」破功,致使區內旅遊、飲食、零售等服務行業復甦依然無期,失業率只怕再衝高。

至於地緣政治層面,美韓峰會上周五舉行,雙方關係更親密,形成對中國封殺半導體之勢;6月美國擬與俄羅斯舉行峰會,勢再成市場焦點。此前歐盟推遲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計劃,歐美雙方並將進行談判,似要化解矛盾,全力應對中國挑戰;美國拜登政府的聯合盟友制華路線逐漸成型,未來中美關係會否持續惡化,甚而引來炮火聲,自是焦點。

若統計過去在香港可見到的月全食,事後的當年、甚至之後一年,都不乏股市持續急挫之例。就此,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鄧聲興認為,大市自5月中旬起,成交量有所回升,對後市及「六絕月」不用太過悲觀,惟恒指仍未回到29,000點,相信短期難以突破橫行格局。他又指出,隨着內地全面封殺炒賣虛擬貨幣,「幣災」恐慌使資金願意重回新經濟股,料未來新經濟板塊波動會有所減少。另外,受惠於內地經濟復甦,他較看好內需消費股和旅遊股。

資深股評人陳炳強則表示,通脹仍是市場最大焦點,需求因憧憬經濟重啟而持續回升,加上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料通脹將隨之升溫,短期市場擔心美國聯儲局會以提前加息應對,「收水」風險使港股未能走出上落市。中長線而言,通脹溫和對企業是利好信號,有利盈利增長。因此,他認為,目前投資者宜靜觀其變,因大市在28,400點水平爭持,而重上30,000點的阻力較大,需待重大利好消息出現,以及成交量增多才有望向上突破,故值博率相對不高。若投資者手持現金較多,可於現價分注入市,短線看好金融及航運股等板塊。

值得留意的是,港股通連續多個交易日錄得淨買入,陳氏預計,「北水」流入趨勢將延續,帶動指數及成交額一同上揚,由於恒指升幅不誇張,料「北水」暫時未會因獲利而「散水」。

【小知識:月全食投資者閉翳?】
市民於香港時間5月26日有機會欣賞到「月全食」現象,不過,是否親身去睇,都有不少考慮。

在古代,人們將日全食或月全食的天文現象,視為「災難降臨」的不祥之兆,因太陽或月亮若被黑暗完全遮蔽而無光或變色,會被解讀為世人犯了罪過,天將要降禍。故古時若遇上這種異象,在位者會茹素並舉行儀式,以作贖罪補過,安撫人心。

其實,天文學上地球平均每3年就會出現兩次日全食,典型的全食帶長約1.2萬千米,寬200千米,故日全食發生時,地球上只有某些範圍的地區可看到。至於月全食,即當月球運行進入地球的陰影時,原本可被太陽光照亮的全部不能被直射陽光照亮,令地球觀測者無法看到普通的月相。

還記得,2017年8月美國迎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當時就有術數家指,時任總統特朗普作為一國之元首,不見日食,國可免災,否則3年應災。當然,論西方天文科學,這說法甚是「奇怪」,最終特朗普在沒有佩戴護目鏡下直接觀賞日全食。結果3年後美國大選,特朗普在爭議下未能成功連任,元首之位不保,美國更要苦對世紀瘟疫,經濟衰退,美元弱勢,國運堪虞,是應驗還是巧合?信不信由你。

說回月全食,古有「天狗食月」之說,中國古代「天狗」是月中凶神的名稱。古籍《協紀辨方》卷四引《樞要曆》:「天狗者,月中凶神也。其日忌禱祀鬼神,祈求福願。」。不過,日全食的影響力較大,屬關係政、經國運大局級別;月全食的威力則略遜,影響較多在於民間。

今次香港能見到「月全食」,是福是禍,要做事後孔明。之不過,刻下萬物齊漲,通脹回歸,也不知是否巧合,或預示未來市民會更強烈感受到物價飛升,經濟與收入卻無大改善,消費力下降,投資獲利的難度大增,富人理財與窮人生活一樣閉翳!

【比特幣曾瀉14%】
近期虛擬貨幣市場猶如「過山車」,價格暴漲暴跌,本周逢適「月全食」,走勢恐更癲。內地官媒繼續警告,面對虛擬貨幣的市場亂象和衍生的違法犯罪行為,需要各方合力給虛擬貨幣戴上「緊箍咒」,強調在國家進一步嚴格監管的同時,消費者需要增強風險意識,不能輕信虛擬貨幣的「造富神話」。華爾街大行高盛則認為,「一哥」比特幣會被取代,惟不是官方數碼貨幣,而是「二哥」以太幣,因其加密技術更勝一籌。

自5月中旬以來,虛擬貨幣出現多輪暴跌,比特幣價格上周三(19日)曾一下子插穿3萬美元後反彈。據交易平台CryptoCompare資料,比特幣昨曾挫14%,每枚報32,611美元;以太幣曾瀉23%,報1,873美元。

內地官媒評論指出,虛擬貨幣本質上是沒有實際價值支撐的虛擬商品,不是真正貨幣,且投資風險較高,能如此「令人瘋狂」是因投機炒作盛行。

此外,大部分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不受法律監管,虛構交易、操縱價格、「斷網」潛逃、詐騙勒索等情況時有發生,尤其在內地,一些「地下」交易所伺服器往往設置在境外,投資者財產較難獲得保護。

炒作虛擬貨幣的風險不僅存在於金融市場,還成為一系列犯罪活動溫床,例如直接以「幣幣」交換或「炒幣」等名義實施詐騙,以及利用虛擬貨幣可以變現的特點,為犯罪行為洗錢。

事實上,有報道指,伊朗每年的比特幣挖礦收入近10億美元,使其得以進口貨物,減輕美國制裁造成的衝擊。

內地官媒評論續指,與傳統投資工具相比,虛擬貨幣市場不成熟,無論是波動、投機、炒作皆過高,且缺乏明確交易監管規則,風險極大。如何防範虛擬貨幣炒作、交易風險,是監管部門一直關注的問題,嚴格監管也是大勢所趨。內地監管機構上周已多番要求金融及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虛擬貨幣相關業務,給虛擬貨幣市場亂象敲響警鐘。

不過,美國前財長薩默斯表示,對於尋求與政府無關資產的人而言,虛擬貨幣提供了另一種選擇,估計虛擬貨幣將留下來,功能可能仍然如同「數碼黃金」,但在經濟中的重要性有限,而且不太可能成為主要支付工具。